2017年的自我总结

219220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455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提醒: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12-09 09:43,文中所关联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请知悉!

  也许最近的感想比较多,也许是想改变下自己,也许是向着学者的方向努力,也许是很久没有写一些文字,不管是那种,都促使着我想要做一些简单的2017总结。
提示:关于文中所有的链接,除了技术相关,其他都希望你点击打开看下详情

关于读书

  其实今年老实说,我也是浮躁的一年,总是为这为那困扰,没有太多时间看书,陆陆续续的看了以下的这些书。
* 《天文之书》
* 《数学之书》
* 《Three.js开发指南》
* 《ECMAScript 6 入门》作者:阮一峰老师
* 《Python3教程》作者: 廖雪峰老师
*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作者:阮一峰老师
* 《前方的路》作者:阮一峰老师

感受最深的是《未来世界的幸存者》这本书,强烈推荐大家有时间去看一看。

关于博文

  一天,我在查找一个关于技术的难题的时候,来到了阮一峰老师的博客,解决问题之余。看了看阮老师的其他文集,其中一篇《北方的空地》,看了之后感触很多。我想若不是真的热爱到那种程度的人,是不会有勇气去荒无人烟的地方涉足的。

  也许越是内心孤独的人,越是想要去那种地方。曾经自己也一直想要去西藏,却一直没有勇气。
以下摘自《北方的空地》

  杨柳松穿越的羌塘位于西藏的北部,藏语的意思是”北方的未知之地”。它的北面是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山脉,南面是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属于高山之间的一块高原盆地。

  我猥琐地蜷缩在自行车后面,躲避着狂风冰雹。这是标准姿势,面对恶劣天气,将自行车横风倒下,整个人团成个肉球,趴在隆起的驮包后面。远处看,则脑袋不见,屁股半撅,有如鸵鸟。

  ……狂风大作,沙尘滚滚,眼前一片昏黄,视野近无。测量,瞬间最高风速达到了27.8m/s,接近十一级。蜷缩在自行车后面,用一个防雨罩把脑袋完全包住,蓦然,不知什么东西击中了屁股,被人踢了一脚似的。理智思量,不会有人路过,并这么无聊地踢我屁股吧。过了一会儿,屁股又被踢了一下,又一下……后背有点发凉,决定用手摸摸,到底何物。摸到屁股位置有根带子,噼里啪啦地风中乱抽。胡思乱想,难不成恶人不是用脚,而是用鞭子抽我屁股?顺着摸,是车首包的背带。

  帐篷周边发现了一些兽迹,应该是狼的。脚印从戈壁深处来,围了帐篷一圈,在头部位置零散纷乱,估计在判断我的气息,然后脚印沿着湖岸远去。

  最喜孤立的某处,一树粉红桃花与世无争地怒放。2017年的自我总结

  始终没有逃离荒原的心,这样一片神奇土地,怎舍得轻易离去。只要不是毫无生机的绝境,在我的意识里,荒原彼端将是没有尽头的远方。远方,依然是那永远也到达不了的地方。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很拥挤,很冷漠,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随流而动,因此旅行成了一部分人变相的逃离,而非遵循内心的渴望。

  人生就是一场漫无目的的旅行,之所以茫然,是因生与死限定了旅行的终与结。有些人乐此不疲地怀揣梦想继续前行,没有目标,没有问题,只是收获一路感受。

  困守的唯一好处,就是有足够时间凝视一朵云的万般变化,生成,绚烂,湮灭。

  虽然,路的尽头什么也没有,但不能因此停止步履,因为你就是路本身。
————摘自杨柳松的公众号《逆流之河》

  “人生就是一场漫无目的的旅行,之所以茫然,是因生与死限定了旅行的终与结”。而关于你的终与结又在哪里?

另外看的最多的还是关于IT技术方面的博文。

关于科技与科学

人工智能AI

  2016年谷歌AlphaGo 4:1击败李世石,到2017年AlphaGo击败人类排名世界第一棋手柯洁,下棋的就是AI。也许你不知道什么是AI,但是如果你看过电影《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源于AI的电影,请点击AI电影推荐)或者《西部世界》,也许对此会有一点点了解,其背后原理涉及多方面知识(机器原理,深度学习,数据科学,统计学,微积分等等)。人工智能通过不断学习来计算概率,最后得出准确的结果,我想看过《最强大脑》的人,你是否还记得百度人工智能小度出彩的表现。

比特币与区块链技术

  2017年我想大家都被比特币刷过屏幕,如果你几年前有100个比特币,那么恭喜你,现在成为了千万富翁(1BTC~2W美元)。但是中国和俄罗斯早在今年7月左右就关闭了境内的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市场,当时我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也不知道其好处和坏处有哪些;直到的听说过【暗网和深网】之后,再做了一些简单的了解(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以及一些YouTube上的视频)才明白其比特币背后巨大的交易链,以及其地下交易黑市的丑恶,我想用今年流行的一句话“善良限制了你想象”来形容这一切也一点不为过。但是回想上一则新闻的时候,才明白中国政府做了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至少我现在是这么认为的。这时不经想到,每次中国政府在国际努力树立其各种榜样,看到祖国的繁荣强大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感谢那些为祖国默默付出的人。

备注:本人没有深入了解过“深网”以及“暗网”,如果感兴趣的朋友,请做好隐私信息的保护,因为黑客的技术远你比想象的可怕。———来自一个技术人的忠告。

虚拟现实与现实增强

  2017年有一项技术比较火,那就是VR和AR,其实呢,还有MR,CR。有兴趣的可以点击这个AR、VR、MR、CR有什么区别?
  这一项技术跟我涉及的领域可以说是最接近的了,因为我是前端,时常想的是如何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而VR以及AR会给用户不一样的操作体验,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会有通过手机去操作3D的VR网页。其实想想也许不远了,也就一两年吧。AR未来也许会用于电影方面,想想带着AR眼镜在家里看电影,是不是很爽

引力波,暗物质,暗能量

  这一个领域可以说是我最感兴趣的领域了。而对天文学的热爱是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的。
什么是引力波?,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预言。一直以来都没有被发现,直到今年才被正式的公布发现,早在很久以前当知道广义相对论的其他语言都已经证实的时候,我就知道引力波必然是存在的。
暗物质与暗能量
  关于暗物质和暗能量是根据星系运动速度与计算速度不一致而推算出来的,最后并预言宇宙中68.3%的是暗能量、26.8%的是暗物质、及4.9%的是普通物质。虽然很多人是相信其存在的,但是也有很多人并不相信其存在,有的从推算出发,以求建立新的星系运动模型来推论暗物质的不存在,也有从宇宙大爆炸初始运动速度远大于星系绕转速度推论出暗物质的不存在。无论哪种都有一定的依据,就像历史上无论哪种理论以及事物都是存在其对立面的。就我个人而言,一直都是觉得是存在的,在高中的时候还想象过一个球状宇宙模型,让暗物质暗能量在其宇宙边缘,也许是因为跟爱因斯坦一样做着同一个静态宇宙的梦,才会有那样的想法。

量子计算机

我国量子计算机破世界纪录
科普:量子计算机是这样计算的
  量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我们常用的计算机一个比特某一个时刻只能有一种状态也就是0和1,开与关。但是量子计算机一个比特某一时刻可以保持多种状态。例如两个比特就有4中状态(排列组合,00,11,10,01),普通的计算机只在同一时刻只能存储1个值(4个当中的某一个),而量子计算机能同时存储4个,也就是说比特越多计算量以及速度都会非常快,同时也意味着技术难度的指数型的增加。也许未来这种东西会普及,但是我想首先运用的地方还是军事上吧。

其他

2017年载入科学史的10大科学事件:引力波、量子计算机、卡西尼

关于医学和生物学

  我想大家都或多或少都听到过一些这样的新闻,从前几年的第一例冷冻大脑,到2017年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例换头手术;以及2017年7月,通过一项基因编辑技术,实施了人类第一例经过基因编辑的人类胚胎,我想未来人类的寿命真的会越来越长,把以前认为的生老病死归结于一个个医疗技术的难题,一点点的突破。

关于学习

  今年断断续续的一直都在学习,无论是IT技术还是物理学。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慕课,极客学院,udacitycodeschool慕课网等等,这些都是我比较常用的学习网站,有兴趣的也可以去看看。

未来的计划

关于未来的计划,
第一,学习一些技术以及完成指定的物理课程;
第二,多出去走走,旅游;
第三,写博客,记录一些所感。
第四,完成一个小网站。

最后的一点感想

  不知不觉的在这个国家渐渐的呆了两年了,时间过得真的很快。一开始的时候,住在一个看起来有点像国内即将拆迁的那种旧街道,旅馆旁边有一家人在修房子,每天上下班都看见他们一块砖一块砖的码,一点点的修起来。有一天我问同事,“这边普通人修房子都是这样吗”,“是的,都是自己家里人修,不会去请工人,我去年来的时候就看见他们在修了,估计明年才会修好”,“这样不是很浪费时间吗?”,“他们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同事回答道,这也许真的是某些观念不一样吧。我记得那时候下班回来要走一条灯光不是很亮的街道,路边有一个小卖部,放着电视,那些修房子的人忙碌了一天就在窗外看里面的电视;放假或者周末的时候,街道上的人会拿出拦路桩,放个牌子,写着封路的意思(我当时看到的时候,就想封路还有这种操作?一般老百姓还能这么玩的),然后摆好凳子,拿出几乎家家都有一个小卡楼OK,唱歌的唱歌,喝酒的喝酒,就这样开始Party了,反正是嗨的一批,这边人一放假就喜欢在家里开Party,贼嗨,可能是受到西班牙或者美国殖民时的影响。后来我搬到一个新的更好的地方,也就是现在我住的位置。

  最近圣诞节到了,街道上公司楼下到处都是节日的气息,但时常在路边也会看到乞讨要钱的人,我想到了那个国家都是如此,贫富差距都是那么的大。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有一些人穷尽一生都在忙碌,但任然没有摆脱贫穷,也许真的是穷忙的人生。我想未来可能也会如此,穷的人很难再翻身,而富人越来越富有。结合前面的科学技术,与生物医疗技术,也许可以推断出,未来会出现三种人,第一种:智人,通过基因编辑防止病变,并增强智力;这一类人更多的会是富人,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足够从财力去改造基因。你想想一个拥有智商200的人,再结合强大的人工智能,还比你努力,我想这就是最大的差距。而这一类人也会拥有更长的寿命,并且会对拥有完整的身体而感到自豪。第二种:机器与人的结合体,机器给人以智慧,人给机器以灵魂。这类人也许更多会是中产阶级,他们没有足够的财力去从基因上去改造在身体从而防止病变,在出现病变的时候,通过得到义肢求助机器,得以接着生存,而且机器高昂的维护费会是他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开销。第三种:穷人,第三世界的人。他们也许在地球上生存的机会都难以得到,只能去外太空,或者被派去开发新的星球。
以下摘自《高级人类的崛起

古代的贵族只是在地位、权力、财富上优于其他人,生理上并无不同。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人类生而平等的口号,但是这种假设现在不成立了。富裕阶层已经有能力编辑基因,在体能和智能上优于其他人,
一旦人与人在生理上不平等,那么社会就将大变。这跟以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将是历史上第一种生物,能够自己在内部创造出生物学意义上更高等的种类。

  现在反过来想,你觉得科技是给人自由还是其反立面。人的本性一开始就是懒惰的,几乎每一项新的技术发明都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科学与自由也许某一天真的会分道扬镳,成为对手。有兴趣的可以看下《卡辛斯基的警告

正文完
 0
Chou Neil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Chou Neil 于2017-12-21发表,共计4555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